大家在搭公車的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步驟就是要找到站牌上車
(雖然偶爾也會看到從其他位置切出來拍打車門上車的啦.....
這樣不太好喔~)
到了站牌之後要如何利用站牌也是個重要的問題
一起來看看一個公車站牌的構造是如何吧!
一-公車專用道的長廊式站牌
個人覺得目前規模和設備最完整的就是在有公車專用道上的站牌了
首先看到的是站牌名稱
一般時候是藍色底色配白色字
但是在出現幹線公車以後只要有幹線公車經過的站牌都會配合改變底色
同時還加上左邊白框裡面的那個標誌~
有候車亭就是有體積上的優勢啊~
路線圖可以完整的一格一格貼進去!
至於要如何看懂公車路線圖呢~
去看看我之前寫過的 [大眾運輸知識]-如何看懂雙北公車路線圖?
可以順利的看懂路線圖是可以來去自如搭公車的第一步啊~
接著應該就是這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動態顯示器了
正常狀況下這個還算蠻好用的
大致上確實可以估算公車到站的時間
不過有幾個狀況還是要自己判斷一下
例如"即將進站"個人之前曾聽說是指剩下三分鐘以內就進站時顯示
又例如要等的時間顯示還要很久但是車已經出現了
這時候可能就是公車上的機器無法正確的發送動態讓站牌顯示
(例如機器故障或沒有開啟)
整套系統要能正確顯示還有賴站牌端和公車端的設備都正常運作啊~
二-路邊空間較充足的站牌
從公車專用道移到一般的人行道以後
設施能完整到甚麼程度就靠空間有多大決定啦~
順帶一提這個站牌名稱就是上面所說的正常藍底白字狀態喔!
幸好空間還夠大
能夠設置完整的版面來像上面一樣
所有的路線圖都一格一格貼好
在這裡我覺得把公告欄獨立一區的設計不錯耶
避免所有路線同時都有公告可能會擠成一團的問題
另外這些路線圖的編排至少可以看出一個規則
市區公車和四碼客運路線會分開成兩區
兩區之內又會用數字大小排順序
這個不是工商啊.......
不過在空間比較大的公車站
確實會有一些地方被拿來當作廣告空間
三-空間不足的立桿式站牌
有些人行道真的是空間不夠了
站牌只好被濃縮在一根一根的站牌上
這種公車站的設備就稍微少一點了
例如沒有動態的時候就只能依靠自己的手機app來看到動態了~
用圓筒式可轉動的版面來呈現路線圖
我覺得是個很聰明的設計啊!
不過轉它的時候真的要小心又優雅的轉它啊!
不然轉壞會很難用的~